第四十九章纷乱朝堂(1/1)

而同一时间,燕丹召开了监国太子的第一次朝会,燕王喜依然滞留在燕山行宫,并没有参加朝会。●有意思書院※

而作为燕国的监国太子,燕丹在王座之下摆放了一个小小的御案,显示对燕王喜的恭孝之心。

雁春君傲然的看了一眼脸带红光,再也没有丝毫匮废之色的燕丹,开口道:“不知太子这么早召集朝臣,有什么事情。”

燕丹目光如炬,冷冷的看了一眼雁春君,这位王叔的心思燕丹心知肚明,燕国遵循古风,太子没有后裔,燕王喜可以在临终之前将王位禅让给王弟,让王室血脉不至于断绝。

所以雁春君已经成了燕国自大王之下,最有权势的人,今天要是不能说服他,恐怕自己的一切谋划都要功败垂成。

再次看了一眼众朝臣,晏懿一脸桀骜不驯之色,燕王喜的意图晏懿揣摩的很清楚,燕丹归国四年,一直都被闲置,而让王弟燕王喜总理朝政,这个太子并不为燕王喜爱。

而且燕丹没有子嗣,只有一女,尊称高月公主。但是在七国之中,最尊贵的公主将来也免不了联姻的命运。

一个将来远嫁的公主,对于众朝臣来说可有可无。最多只能在燕国享受人间的奢华,至于将来的命运,还得靠天意。

联姻公主的悲哀在于,不管你长得倾国倾城还是貌如天仙,都需遵从国家的利益,将来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王子,谁也说不清楚,也许才貌双全也许蠢笨如猪。

但是监国太子的权势,已经和雁春君一样,燕王究竟打的什么注意,没有人能够测度的到。所以晏懿的目的,今天就是看雁春君脸色行事。

能不能将掌握了政权的雁春君和掌握了军权的晏懿凝聚在一起,对于燕丹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燕丹扫视了一眼群臣,以太傅鞠武为首的一班文臣,却对自己突然之间监国露出赞赏之色,这才心情好点。一脸的凝重道:“今日召集众臣,乃是燕国现在已进入了生死存亡之秋,上卿荆轲刺秦失败,秦王政本是睚眦必报之君,现在南阳屯兵四十多万,随时可能进攻燕国。为了让燕王室继续留存下去,为了让数百万黎民免于兵灾战祸,父王让丹监国,商议抵御暴秦的侵略.v。”

“燕国的存亡。”雁春君冷笑一声:“也不知道是谁,为了一己之私怨,力主荆轲行刺强秦的大王,现在刺秦失败,却将所有的灾难降临在燕国头上。”

太傅鞠武上前一步,怒目而视:“秦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太子派出上卿荆轲刺秦,乃是让七国百姓免于兵灾战祸的壮举,雁春君这样说,有失偏颇了吧!”

雁春君冷哼一声道:“强秦攻占韩国,乃是因为韩王安指示郑国使用疲秦之计,让强秦的国力衰竭,这才惨遭报复。而攻占赵国,却是因为樊於期战败的耻辱。

太子自强秦私自逃回,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收留秦国叛将樊於期,引起强秦仇视我国,继而派出刺客行刺秦王,引得秦王暴怒。这样愚蠢的太子有什么面目监国。还怎么有面目在朝堂之上,大谈燕国之兴亡,简直是可笑之极。”

燕丹推开眼前的御案,向着忠臣跪伏一拜:“以前之事,全都是丹之错,但是希望王叔念在同时周天子一脉共同面对现实。强秦攻占燕国在即,齐心协力抵御强秦的入侵。”

雁春君冷笑一声:“强秦攻占赵国是去年冬月,而现在已经是第二年秋,强秦如果打算攻占我国,又岂会让四十万大军驻扎在南阳这么长时间。”

“请教王叔,那强秦四十万大军不回归大营,却为何驻扎在南阳。”燕丹冷冷的问道。

雁春君鄙夷一笑:“南阳原先是韩国的领土,但现在已经是强秦的国土,人家在那里驻兵,还需要禀告燕国太子一声不成。这种思维,简直可笑之极。”怒目扫视了一眼群臣:“燕丹指使逆贼荆轲行刺强秦的大王,这种事情就是在燕国也是忤逆之举,为了免于强秦的报复,本君提议,可以派出使者求和,至于逆贼荆轲所献的燕督亢,我看不如割让给强秦,息怒秦王的怒火,或许燕国还能免于灭国之祸。”

割地求和,在七国战争中屡见不鲜,这本身就是上策。

但是燕丹明白,秦王政宏图极大,乃是统一天下,但这种事情说出来,不管是谁,都不肯相信。

七国战乱历经数百年,无非今天你战败割地,明天我战败献金,并没有灭国之举。

燕丹苦涩一笑,早就知道今日朝堂不会同意自己的意见,扭头看向晏懿:“¨」上将军有何话说。”

晏懿看着燕丹笑道:“本将军同意雁春君的意见,不如割地求和,现在强秦接连吞并了韩国,赵国,已经成为七国之中最大的国家,兵源百万战将如云,而且历来强秦攻占别的国家,都是屠城的惨祸。

燕国只有三十万之兵,如何能够和强秦抗衡,就是将全部壮丁征集为兵,但是没有经过训练,没有精良的战具,如何能够抵御强秦的雄师,所以,本将军认为雁春君所言,极为符合目前燕国的处境,割地求和然后在发展强兵收复失地。”

鞠武摇头苦笑:“两位所言,如果是放在别的国家或许可行。但是强秦的四十万大军聚集南阳,不肯回归本部大营,秦王政吞并燕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所以老臣认为,割地求和,和聚集兵壮积极备战可是同时进行。如果割地求和不成,燕国就有灭顶之灾,到时候诸位的下场全都可悲。”

众臣全都不寒而栗,历年七国交兵,都是毁其根基掠夺财富,朝中众臣都是燕国的精英,强秦只要攻打燕国,目标全是在场的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