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二章体验人生(1/1)

“王阳明。”从陈堪的嘴里吐出了三个字。

“好!”说着陈堪就消失了。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这是中国历史,不管是思想还是军事都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之前说过,陈堪做学术的理想是为了“立言”,这是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之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现在学界公认的唯一一个达成“三不朽”就只有王阳明一个人而已。

当然有人说诸葛亮、曾国藩也完成了“三不朽”,但是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曾国藩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并不认同他们的地位,唯一只有对王阳明是没有任何争议。

在思想,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又称为王学,成为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其学术思想后来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到了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思想高度非常深远。

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历史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先秦的孔子,一个是清代的曾国藩还有一个就是明代的王阳明。

在后世有很多牛人是王阳明思想的铁杆粉丝。

最出名的两个就是毛爷爷和蒋委员长,毛爷爷的不少思想和王阳明的思想一脉相承,早年毛爷爷没少研究王阳明的思想。

而这个蒋委员长更是铁杆中的铁杆,“中正”这个字是他后来取的,名字的来源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大中至正”,后来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苦心学习王阳明的思想,并以此治理宝岛。

在日本,王阳明心学的地位和作用,几乎就相当于文艺复兴之于中世纪,尼采哲学之于德国,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随身带着一块印章,面写着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同时王阳明还是一个军事家,在人用兵以三人为最,一个就是明朝的王阳明,还有一个是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最后一个就是建立新中国的毛爷爷了。

王阳明在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时候,于福建、江西的深山老林中平叛,一举荡平了危祸数十年的叛乱,用兵如同鬼神一般。

而他的成名之战,是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还记得星爷版唐伯虎点秋香吗?宁王就是里面那个一直想要发飙而不得的王爷,而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正德年间,陈堪在个位面曾经想要寻找过王阳明,但是没有找到。

在历史,因为王阳明靠着一些民兵迅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平定之后还出现了一个荒谬的事情。

这次正德皇帝是御驾亲征,但是刚走到半路,就发现王阳明这个“没眼界”的家伙,竟然三下五除二地将叛乱给搞定了。

这让正德皇帝很不爽,这怎么体现出他的武功呢,一开始是不接受宁王的投降,后来还生出一个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的想法,同时也因此看不爽王阳明,没有给王阳明封功。

这也是历史学者评论正德皇帝的一个火力集中点,这个故事有点复杂,不过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相关的书籍。

到嘉靖登基的时候,王阳明的功绩才被承认,被封为“新建伯”,这可是王阳明生前就封给他的,在古代,公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不“新建伯”只是第三等公爵,要知道在古代想要要封公爵是很难的。

有两种情况除外,一个是前文说过的圣人之后,比如孔子的后人就会被封为“衍圣公”在清代,要是你的女儿当皇后,就会被封为“承恩公”。

其他人想要凭借军功封公爵很难,想要活着封公爵,那更是难于青天,即使是李鸿章,这个功劳够大吧,他的公爵封号也是死后才给的。

可见这个王阳明有多牛掰。

同时王阳明还是一个国术高手,在明史中有记载,一天晚,王阳明在军中练气,忽然一声长啸,三军皆惊,而关于这一段,金老爷子在神雕侠侣中也引用过。

所以陈堪毫不犹豫地就就选择了王阳明,这个人辉煌过,也落魄过,各方面的成绩都很出色,绝对是中国历史一个标杆式的人物。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其母亲怀胎超过十个月,王阳明出生,取名“王守仁”。

十三岁,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土木堡之变后,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

十五岁出游居庸关、山海关,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十七岁时,结婚当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些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第二天才被人找到。

十八岁时,接触“格物致知”,遍读朱熹的著作,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入仕之后,仕途并不通畅,二十八岁时触怒专政宦官刘瑾,杖四十,谪贬到贵州龙场,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历史著名的“龙场悟道”。

后来平定各地盗贼,用兵“诡异”、独断,得“狡诈专兵”之名正德十四年,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

嘉靖元年,父亲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随后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传播“王学”。

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得丹书铁券,平卢苏、王受之乱。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王阳明。

“呼!”转眼之间,陈堪再次出现在游轮的小黑屋中,他代入王阳明,走完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