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1/1)

“陛下说的是。”

刘协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他倒想树一树帝王之威,展示雷霆之怒。可一来郑平连曹操都敢骂,威吓对他来说完全没用,只会起到反效果,让自己下不来台;二来郑平刚才的话虽然有些奇怪,但态度尚可,他一个实权已失的皇帝若借题发挥抖威风,只会被曹操趁机捉到把柄,以进谏之名立势。

哪怕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失了大半掣肘,权势更甚,令刘协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虑,他仍小心地掩藏了所有的想法,耐心地等候时机。

若连这点气也沉不住,那他早就死了千百回。

刘协已从郑平的表现中查探出他的立场,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对郑平的态度毫无变化,又留他说了一会儿香料,便派人将他送出。

郑平回去的时候,宫里送来了赏赐。

曹操亦抽空向他“慰问”了一番,拐着弯地打听他与天子的相处经过。

郑平只说了明面上的事:“天子唤我过去,不过是让我帮忙挑选香料,随意说了几句话就让我离宫了。”

曹操半信半疑,倒不好质疑得太明显:“天子长居宫中,冷清寂寞。难得见到青年属官,遂多留你说了会话。”

郑平不想参与这话中有话的游戏,对曹操笑道:“天子说……”

曹操状似不在意,实则凝聚注意力倾听郑平说的话。

郑平却是没有继续下文,反而像是想到了别的事,询问曹操军政要务。

若是平常,曹操听到郑平积极参与“工作”,势必欣慰非常,丢给他一堆相关的案牍人尽其用。然而这次他正等着郑平诉说天子的言行,突然被这么一打岔,只觉得心烦意燥,恨不得摇他的肩膀询问“天子到底说了什么”。

当然,摇肩膀是不可能的,只能在脑中想想。曹操绞尽脑汁地引入话题,好不容易不动声色地引郑平再提刚才的话题,就听郑平道。

“天子便言……甚为羡慕司空与衡的深情厚谊。”

正等着听关键情报的曹操:???

他一言难尽地看向郑平,想知道郑平是用怎样的心态编出深情厚谊这四个字。但见郑平眼露少许嫌弃之色,曹操琢磨了两息,惊恐地意识到——以郑平的脾性,这或许不是郑平没头没脑的编造,而是刘协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就算经过郑平的祢式加工,至少源头上出自刘协亲口所言。

曹操开始绞尽脑汁地思索刘协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要说这句话……

见曹操陷入纠结难当的沉思,郑平衣袖微摆,昂首阔步地离开。

等曹操意识到他被郑平唬了一通的时候,前线正好传来袁谭乞降的消息。

曹操没有丝毫愉快之感,他怒气勃发,恶狠狠将令史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然后悄悄地减去八成。

郑平对此毫不在意,他偶尔闲的时候会继续回学舍抄书练字。昔日在学舍与祢衡有过纠葛的学子已不太在他的面前出现,每次见到都会绕的极远。另外有一些学子知其才名,鼓着勇气询问文学上的事宜。

郑平不拘来者,有问必答,久而久之,那些怵他凶名的学子不再拘束畏缩,向他问学的人也一日日地多了起来。

冬去春来,祢令史在许都的名声已不似建安三年时那般糟糕。纵然狂名依旧,在提起他的名姓时,众人已不会在第一时间皱起眉,而能以更客观的心态评价。

刘协在那次召见后,仿佛忘了当时的不快,再见郑平的时候态度如常,不远不近,也未再说任何意义不明的话。

郑平被召见的次数并不多,天子召他似乎就是闲时嗑叨,听听他讨论调香心得。

天知道郑平对此道毫无兴致,每当天子论及此道,他的回复都千奇百怪,堪称话题终结者。可即便如此,天子仍未觉扫兴,乐此不疲地找他调香。

时日一久,郑平已经适应了这偶尔降临的陪聊工作,能对众多香料进行各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曹操虽早已击败袁绍,真正服冀州却是在建安九年。

建安九年,公孙度死,曹操攻占邺城。

班师回朝的曹操不仅带回了无数战利品,还带回了袁绍次子的新妇。

妇人姓甄,不过双十年华,面容姣好,行止庄重。

有传闻曹操对此女有些许想法,但碍于辈分,未立即下达明令。

曹丕听了传闻,找曹操进谏。曹操恰好听到亲兵关于曹丕入袁府时的消息,知道他见甄氏等人垂泪,曾递了一手巾,任其拭面。

以风流之心见风流的曹操闻言大笑:“丕儿也到情窦初开之时。既然他对甄氏有意,那便将甄氏予了他,以通人事之便。”

做下这么个吩咐,曹操便将甄氏女抛至脑后,着手准备迁徙之事。

他预备将政务核心迁到邺城,将整个运转机制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