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小顽主 第12节(1/1)

别说孩子了,几位阿姨隐隐觉得,就算是活了小半辈子的成年人,恐怕也没陶堰和霍百川懂得多。

她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这样的孩子,也不知道陶堰跟霍百川为什么不跟警察说实话,不想回家。但她们其实很庆幸,陶堰和霍百川来了孤儿院。让她们也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原来日子也能这么过。

“我儿子将来要是能有他们两个一半出息,我就烧高香了。”陶阿姨绕着水缸和蜂蜜果酱转了一圈,忍不住感叹道:“这又是什么新鲜吃食?你们说这俩孩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就懂的这么多?”

赵阿姨洗了几根黄瓜,一边吃一边说道:“今天上午,派出所商所长带着市局两位领导来找小陶和小霍的时候,我听他说了一嘴。小陶昨天晚上做的凉皮肉夹馍,都是秦省的特产。兴许这俩孩子是秦省人?”

陶阿姨不以为然:“可拉倒吧。我还听咱们邻居说小陶昨天晚上炸的狼牙土豆是川省特产呢,你咋不说他们两个是川省人?”

“兴许一个是秦省的一个是川省的呢?”

“那他们两个咋认识的?”陶阿姨继续问道:“你看他们两个说话唠嗑,就知道这俩孩子肯定是打小就认识。不然不能这么熟。”

赵阿姨不说话了。

另外几位义工阿姨笑着说道:“要我说呀!人家俩孩子爱是哪儿的就是哪儿的。咱们也别问,也别瞎猜。派出所警察都问不出来的事儿,咱们上哪知道去?”

楼上,陶堰和霍百川冲完澡,又在宿舍里坐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穿着拖鞋慢悠悠下楼。

厨房角落的水缸里,透明状的凉粉已经彻底冷却下来,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晶莹剔透的光芒。

霍百川将大铝盆从水缸里捧出来,放到案板上。又从碗架柜里拿出一摞碗。

陶堰舀了一勺凉粉放进碗里,又倒了半碗蜂蜜果酱,上面撒上花生碎核桃仁,然后递给霍百川:“吃吧。”

霍百川嘿嘿一笑,接过凉粉说道:“偏了您嘞!”

陶堰轻哼一声,给自己也舀了一碗凉粉,然后招呼老院长,义工阿姨和眼巴巴等了很久的孩子们:“过来吃东西。”

守在厨房门口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跑进厨房。还没跑到陶堰身边,就被义工阿姨喝止了:“谁让你们进厨房的?小孩子不可以进厨房。都去食堂乖乖坐好。”

小孩子们听到义工阿姨的话,冲着陶堰办了个鬼脸,转头跑开了。

义工阿姨凑到陶堰面前,笑着解释道:“厨房里又是米面豆油又是菜刀铁勺的,不能让小孩子进来。怕他们不懂事糟蹋东西,又怕他们手脚不老实疯玩起来伤到自己。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也不知道分寸害怕。”

陶堰表示理解:“是我欠考虑了。”

无论哪个年代,孩子该熊的时候还是会熊。这一点确实是陶堰考虑不周。

义工阿姨摆了摆手:“哪能怪你们呢!你们自己都是孩子呢!”

说话间,陶堰已经盛出二十碗凉粉,义工阿姨们拿出托盘,先端了十四碗给食堂和楼上宿舍的小孩子们端过去。剩下的才是她们自己的。

“哎呀!这个凉粉可真好吃。”老院长舔了舔嘴唇,忍不住说道:“太好吃了。”

在水缸里冷却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凉粉吃起来滑溜溜的,口感清凉爽滑,十分q弹。再搭配上果肉丰富甜润丝滑的蜂蜜果酱,更是别有一种清甜果香。细碎的花生碎和核桃仁嚼起来脆脆的,又给大家增添了一层丰富的口感。

总而言之,在炎炎夏日能吃到这么一碗爽口甜蜜的凉粉,简直是一种不能形容的满足。

食堂里也传来一阵兴奋的孩童尖叫声,看来孩子们对于凉粉的口感也非常满意。

“我觉得这凉粉要是拿出去卖,一定比狼牙土豆受欢迎。”陶阿姨心直口快,不假思索的称赞道。

“就是有点料。”另外一位阿姨看着碗里的西瓜丁,水蜜桃丁和草莓丁,又数了数碗里的核桃仁和花生碎,忍不住摇头感叹:“要放的东西也太多了。”

“夏天正好是水果品类丰富的时候,这些西瓜,水蜜桃和草莓加起来也没多贵。”霍百川一边吃凉粉,一边解释道:“花生碎是我们昨天买凉皮配料的时候剩下的,蜂蜜和核桃仁是今天买的,一罐蜂蜜和一斤核桃仁加起来也没超过五块钱。总成本也就十块钱不到。一碗凉粉卖五毛钱,好像比狼牙土豆更划算。”

“怎么会比炸土豆划算呢?”赵阿姨端着托盘回来,听到这话很不以为然:“炸土豆的油是可以重复用的,成本也就是土豆钱。土豆才多少钱一斤,那些辣椒面孜然粉再怎么贵,也不可能比水果还贵。”

陶堰听到这里,忍不住说道:“炸土豆的油不能重复使用。致癌。”

“什么致癌?”赵阿姨撇了撇嘴,觉得陶堰是在危言耸听:“我咋没听说呢!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家有条件一天半桶油的浪呀?我们过年时候炸年货,那也是一锅油用一个正月。谁家舍得扔?”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赵阿姨嘴里嘀嘀咕咕的,很是看不惯陶堰这个浪劲儿。

“资本家的孩子也不敢这么作孽嘞!”

“食用油真的不能重复使用。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霍百川开口说道:“您要是不信,我明天帮您去卫生局问问。咱们要卖东西给街坊邻居,食品安全必须有保证。千万不能害了大家。”

“你可拉倒吧!”赵阿姨忍不住吐槽:“我不管你上哪儿去问。你站大街上问问,看看街坊邻居们同意不同意你们一天浪半桶油?”

“好日子才过了几天呀!过去年景不好啃草根吃树皮的日子还有呢!你们就是没从苦日子里过来过。才舍得这么糟蹋粮食。”

大家生活理念不一样,陶堰跟霍百川明显跟阿姨们说不通。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阿姨们为了节省就重复使用炸过的油。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第21章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陶堰和霍百川先去了一趟辖区内的工商和税务所。

不出所料,两个户籍登记上只有十六岁的孩子是不能办理工商执照的。

“……所以当初就该给我们报十八岁的!”霍百川叹了一口气,开口抱怨道:“身份证上没有成年,很多手续都没办法自行办理,很麻烦的。”

“那你们倒是把身份证拿出来嘛!或者把你们父母的联系方式告诉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通知他们过来接人。你们回家以后,就可以用你们父母的身份证件办理相关执照啦!”工作人员笑眯眯说道。

江州是个小地方,之前莲花区派出所破获的拐卖人口又是特大要案。连电视台和新闻媒体都跟进过相关报道。这么轰动的案件,体制内的公务人员们自然也都有所耳闻。此刻看到愁云惨淡满脸犯难的霍百川,忍不住调侃道:“跟阿姨说说,你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家住在哪儿呀?离江州远吗?”

远倒是不算远,坐飞机顶多两个小时。关键是时间问题,前后相差三十年呢!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总不能一直无照经营吧?”霍百川眼巴巴的看着工作人员。

办公室里的人听到这话都笑了:“你们两个最多就是利用暑假时间赚点零花钱而已。做什么这样郑重其事的?”

还有人给两个孩子出主意:“你们真想办手续的话,可以找找信得过的熟人,想办法挂靠在其他公司名下。”

陶堰摇了摇头:“我们还是想办理私营公司的执照。”身为过来人,陶堰和霍百川显然更加关注企业产权的问题。

公务人员们面面相觑,显然不太能够理解陶堰和霍百川的执着。

在他们看来,陶堰和霍百川想要成立公司的想法,就跟自家孩子玩过家家一样,都算不上什么正事。

陶堰和霍百川当然知道单凭自己落在孤儿院名下的那两个未成年户籍,是没办法办理相关执照的。他们这次过来,也只是报备一下,顺便咨询一下合适的处理方法。

三十年前的办事流程跟三十年后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况且就算是在三十年后,这种跑流程批手续的事情也不需要陶堰和霍百川亲力亲为。总归是有下面人跑断腿的。

“我们刚来江州,人生地不熟的,也找不到信得过的人来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从工商所出来的时候,霍百川跟陶堰说道:“看来我们自己办公司的事情,要往后拖拖。”

陶堰不置可否。两人又溜达去了旁边的税务所去报税。这个年代的个税起征点竟然只有800元。交完税后,霍百川和陶堰好了颇具年代气息的缴税证明。

霍百川笑着调侃道:“这玩意儿要好好保存。等到三十年后,我们两个都成为市值千亿的集团老总,这两张凭证就是我们征服星辰大海的最佳见证。”

陶堰斜睨着霍百川:“你不是只要亿万家财就够了吗?”

霍百川摆摆手,厚着脸皮说道:“野心这种东西,那也是水涨船高的。”

他也没有想到,在三十年前赚钱居然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怪不得大家都想当风口上的猪。

陶堰莞尔不语。

一番折腾下来,已然到了中午。两人随便进了一家开在路边的小饭馆,点了两碗葱油拌面。陶堰还惦记着油炸废油的回处理。两人吃完饭又去了一趟卫生局,奈何在1990年,全国人民还没有什么健康饮食绿色饮食的概念。对于陶堰说的油炸废油致癌的事情,卫生局的工作人员也找不出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当然鼓励所有企业主在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时候,能够更多的考虑到食品安全和消者的饮食健康。你们两个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概念是非常好的。证明你们确实把消者的权益放在心上。”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沉思过后,如是说道:“可是目前来说,我们确实找不到禁止企业主使用多次油炸油的相关法律依据。如果你们实在担心食用多次油炸油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可以把你们的担忧告诉消者。消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由他们来确定是否购买你们做出来的食品。”

至于陶堰提出的想要一个回餐饮废油的专业公司的联系方式,卫生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无能为力——他们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行业。

“其实现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普遍都很……局促,”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虽然市场方面已经开始流通了,但是每家每户的粮油米肉还大都是凭票供应的。一个月就只有那么几斤的份额。我们不得不承认,物质短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求企业主为了食品安全,每天扔掉半桶油,确实有些人会很难理解。”

陶堰和霍百川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也就是后世俗称的统销统购制度,是在1993年才结束的。没有经历过那样物质短缺的时代,陶堰和霍百川很难理解义工阿姨们为什么会那样舍不得半桶油。

但他们两人确实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积淀和长期迅猛的经济发展下的代沟与隔阂。

时间倒退三十年,这确实是一个民风淳朴街坊邻居都很友爱热情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毫无规则概念,野蛮生长的时代。

用三十年后的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去约束三十年前的商业行为,完全不考虑时下的经济条件,这种做法显然也只是陶堰和霍百川的一厢情愿,并没有任何的执行基础可言。

从卫生局出来的时候,陶堰和霍百川相互对视一眼。深刻意识到了这个时代的落后与闭塞。

“我知道很多快餐店都会用一些试纸来检测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霍百川看向陶堰,满含期待的问道:“你会用吗?”

在他心中几乎无所不能的陶堰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以陶堰的生活环境和行动范围来说,他每天的活动半径就是公司,家,客户公司和谈判地点,完全接触不到会频繁使用测纸测试食用油过氧化值的那个层次的餐馆和饭店。

于陶堰来说几乎无用的技能,他根本就不会关注。

“所以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油炸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否合格,更不知道该怎么过滤油炸油!”霍百川叹了一口气,十分挠头。

陶堰沉吟片刻,开口说道:“简单的过滤油炸油,我过年的时候听阿姨提起过。”

陶堰家的保姆阿姨是家里的老人,在陶堰很小的时候就在家里做事了。因为陶堰性格龟毛洁癖,很难容忍陌生人出入他的私人领域。所以在回国之后,陶堰就跟阿姨商量了一下,请阿姨去陶堰家里打扫卫生,每周两次。

陶堰这个人兴趣爱好不多。周末休息的时候,倘若不加班,他就会自己开火做几顿饭,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阿姨过来打扫卫生的时候,偶尔碰到陶堰做饭,见陶堰把炸过食物的油全都扔了,觉得很可惜,就跟陶堰商量把油拿回家。说是过滤以后还可以拿来做菜。还跟陶堰分享了一下过滤的方法。

不过那也只是针对于油炸过一两次的家庭食用油。像孤儿院这样经过多次反复油炸的商业行为,只怕那半桶油能用到冒烟发黑,就算能过滤也没有什么食用价值。

霍百川叹了口气,伸手挠挠后脑勺:“算了,我们回去再说吧。”

陶堰看了霍百川一眼,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两人回到孤儿院的时候,就见赵阿姨端着一大盆土豆坐在门口,一边削土豆一边往外张望。

看到陶堰和霍百川的身影,赵阿姨眼睛一亮,起身招呼道:“你们两个怎么才回来?有人找你们,等半天了。”

“找我们?”霍百川指了指自己和陶堰,有些纳闷:“老所长又来了?”

“不是商所长,是两个小姑娘。其中有一个叫静静的,说是昨天在你们那买的电脑。”赵阿姨一边说着,一边摆手:“你快进去吧。那两个小姑娘在活动室呢!”

第22章

“……这是我的同学何梅。她也是江州大学新闻系的学生,现在在江州电视台实习。她也想买一台电脑。什么配置都无所谓,反正我们也不懂,你们两个看着办就行。但是她想要跟我那台电脑一样的系统。”二楼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静静一手揽着闺蜜的肩膀,一边跟陶堰和霍百川介绍道。

何梅认认真真的打量着陶堰和霍百川,伸出手笑着寒暄道:“你们好,我叫何梅。是江州市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我之前跟台里的前辈一起跟踪过江州警方破获人贩团伙的新闻报道。对你们二位小英雄也是闻名许久了。”

考虑到对受害者身份信息的保密,江州警方在公布案情的时候并没有让记者采访受害者。但是各方媒体也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到案件详情。对陶堰和霍百川这两位最先报警的受害者自然有所耳闻。

霍百川笑着握住何梅的手:“英雄不敢当,自救而已。”

“是自救,也是救人。”何梅笑道:“你们不用自谦。要不是你们及时报警,这伙人贩子只怕还会继续作恶。”

“不说这个了。”霍百川问道:“说说你对电脑配置的需求。”

何梅闻言,正色说道:“我是电视台的实习记者。平常的工作就是跟前辈一起采集新闻资讯,做一些报道专访。然后将文字报道,图片还有录像做汇总整合。”

“我对电脑配置的需求其实跟静静的需求也差不多。”何梅说到这里,笑道:“我昨天去她家玩,看到她的新电脑运行的特别快,而且她的操作系统也比我们单位现在用的操作系统更好用。静静说这款操作系统是你按照她的需求特地给她安装的。没想到你们两个年级不大,居然还会编写操作系统。”

何梅啧啧称奇:“我看你们两个简直就是天才。”